我市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,区位优势、产业优势突出。目前,我市“333”现代产业体系已粗具规模,实现主导产业体系优化升级,这是我市践行新发展理念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,主动拥抱上海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。进入“十四五”,围绕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,我市应更加主动作为,把握和分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战略机遇,更大力度地对接上海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。
2021年12月,mg4355线路检测官网“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”调研组围绕江苏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的决策咨询报告,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。根据批示精神,近几个月,调研组进一步深耕,以我市为样板,赴淮安工业园区、淮阴区、清江浦区、金湖县、洪泽区等地深入调研我市主导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。通过实地调研发现,目前我市在对接上海方面颇具成效。近年来,我市聚焦高质量跨越发展主题,立足产业基础,发挥资源禀赋优势,主攻重大项目建设,狠抓产业提档升级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当前,我市现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制造业、服务业、农业三大产业中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延伸、相互衔接、融合发展。为了更快更好地与上海对接,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上,我市要力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。
制造业强调“协作互补”
我市制造业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,截至2021年底,我市制造业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超4000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0%左右,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,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盱眙凹土特色产业基地、省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基地。然而,我市在“制造业对接上海”方面价值链位势能级较低。首先,规模体量较小。目前我市的产业集群模式相对简单、零散,集群合力不足,对经济集群建设的带动性不强。其次,核心竞争力不足。“333”产业体系中主导产业的增速不明显,低成本仍是其嵌入供应链的主要竞争优势,尚未培育出足够数量的龙头企业或链主企业,导致渠道控制权、利润分配权和定价权受制于上下游。
在制造业对接方面,强调“协作互补”,积极承接上海的产业疏解,成为我市制造业发展的“蓄水池”。随着上海产业溢出加速,我市应积极承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而疏解的非核心功能产业,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上海高校院所的合作,推动上海创新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。一方面,我市可以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,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,协同推动产业创新。通过充分发挥地方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作用,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。另一方面,着力推进产业的跨区域互补,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。我市可以依托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和产业高端优势,推动与上海在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等领域互补,优化产业结构,进一步实现与上海及长三角的融合。
服务业发起“文旅攻势”
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,以旅游、健康养生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(“4+3”现代服务业)异军突起,增加值由2015年的12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237.6亿元,增幅全省第二。然而,目前我市在“服务业对接上海”方面创新驱动不足。从内部结构来看,科技企业比重较低。以信息传输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、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较低,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不足。从外部支撑来看,平台载体仍然缺乏。全市仅有2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,缺乏对发展平台的搭建、生产要素的集聚及产业链条的延伸,驱动我市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不足。
在服务业对接方面,要发起“文旅攻势”,积极打造生态康养基地,成为上海市民康养旅游的“后花园”。我市作为上海及长三角的重要腹地,要强化主动服务上海的意识与行动。我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,可以充分挖掘运河文化、西游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,大力发展特色创新旅游业,提升旅游品质,借助旅游业发展,助推我市对接上海及长三角。应当充分挖掘淮扬菜发源地这一资源。通过大力发展以淮扬菜为抓手的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产业、生态康养产业,吸引更多的上海市民来淮安,让我市成为上海市民健康养生的“后花园”。
农业注重“品牌特色”
我市农业产业快速发展,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。以粮食生产为例,2021年我市实现粮食总产量491.72万吨,连续五年实现增产。与此同时,我市积极开发培育特色农产品,形成了包括盱眙龙虾、淮安大米、洪泽湖大闸蟹、洪泽银鱼等在内的120余个极具地方特色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。然而,我市在“农业对接上海”方面提档升级受限。首先,农产品同质化严重。淮安农产品虽然优质,但与上海及周边地区农产品(如阳澄湖大闸蟹、太湖银鱼、射阳大米等)相比,特色并不突出。其次,农产品提供的主动性不足。受空间距离的客观约束,目前我市在农产品的全天候供应、“田间到餐桌”的保鲜供应等方面仍有较大不足,阻碍了在农业上与上海及长三角的融合。
在农业对接方面,要注重“品牌特色”,高位推动优质农业基地建设,成为上海绿色有机安全的“菜篮子”。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,建议我市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,通过强化顶层设计,推动优质农业基地建设。首先,突出绿色安全,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品质。坚持绿色导向,加大与长三角地区高校、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合作力度,集聚科技创新资源,强化成果推广应用,在保障农产品质量、安全前提下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。其次,加强宣传推介,持续扩大我市农产品品牌影响。聘请专业团队,制定我市农产品宣传推介方案,用好各类推介会、展销会,特别是要了解上海市民的相关需求,加大对上海的宣传推介力度,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。最后,聚焦产品流通,不断强化冷链物流建设。借助交通枢纽建设,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,实现自身农产品全天候、高保鲜“从田间到餐桌”供应,提高我市农产品在上海居民生活中的融入程度。(作者为mg4355线路检测官网教授、民盟淮安市委副主委)
刊播媒体:淮安日报 刊播时间:2022年6月18日 作者:张言彩
媒体链接:http://szb.hynews.net/haby/harb/pc/content/202206/18/content_185839.html